刚修建成的新化资江大桥
(文:邹心怡)资江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起源于广西,横贯新化全境,把我县划成东西两半,千百年来,两岸人民都以木船为渡。人民叹息过河难!盼望有朝一日架起天桥。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群众疾苦,在城区东侧大码头,修建了轮渡码头,两岸交通较前方便。但由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速发展,人口增长,轮渡远远满足不了两岸交通的需要。六十年代,从轮渡日过车辆只有二、三十次,到七十年代,日过车辆增至100次以上。湘黔铁路动工兴建,日过车辆猛增到200多次。过渡拥挤,长时间候渡,不但影响交通运输,同时不安全因素亦日趋严重。因此,修建资江大桥,不但是广大人民的迫切期望,而且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
一九七二年湘黔铁路动工修建,在省委的关怀下,我县积极支援“三线”建设,请求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拨款40万元修建新化龙爪塘大桥。我县积极组织动工,于一九七三年将龙爪塘大桥胜利建成通车。通过结算,节余资金3万多元,得到了省、地领导的表扬,并同意节余资金由县留作其他交通事业之用。
龙爪塘大桥通车后,我和黄成林、陈金生等接受任务,开始酝酿修建新化资江大桥的设想。在一次县委常委会议上,我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常委们考虑条件困难,人力、物力、财力紧张,议而不决。后来,又在另一次常委会议上,我将筹建资江大桥的打算做了详细说明。问题的解决,将龙爪塘大桥节余资金作筹建费,领导、技术、人力问题可沿用龙爪塘大桥指挥部的原班人马。筹建有一个过程,地区交通局积极支持,物资问题可暂不需考虑。常委们经过再三考虑,同意了修建新化资江大桥,并成立“新化资江大桥筹建领导小组”。
参加通车典礼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通过新化资江大桥
领导小组成立后,召开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由公路段邹湘钦、欧鹤林等负责进行初步测量设计,并向省、地主管部门写出“请求批准修建新化资江大桥”的呈批报告,并多次专程去省请示汇报,在邵阳地区领导的支持下,省交通厅同意列入一九七五年交通建设计划,并向省交通设计院下达了正式设计任务书。一九七四年,省交通设计院派钻探队来县选定桥位,进行地质钻探测量。经过半年多的地质钻探,确定了现在的桥位,并报省设计院正式设计,报省交通厅、省建委、计委列入省基建计划。快一年的时间,始终未见省下达批准修建的正式文件。于是,又找省建委、计委的领导。原来是省计委、建委、交通厅还未统一研究,加上省计划会议又推迟召开,修建资江大桥还没有列入省基建计划。基此,我们只好直接找省革委孙国治主任。孙主任当面在我们的报告上批示“同意修建新化资江大桥,请计委、建委、交通厅列入计划”。我们将批示送到交通厅,发现冷水江市也向省里报告要修建沙塘湾大桥,而邵阳地区的领导,有主张先修沙塘湾大桥,再修新化资江大桥的打算,这是影响修建计划下达的主要因素。省交通厅也有人认为,益阳资江大桥和新化资江大桥设计一样,只引桥长400米,竟投资550万元,施工一年多,新化资江大桥,设计预算只有317万元,肯定不够,怕我们向省里长期伸手,因而也不赞成。当省交通厅定下修建新化资江大桥计划,又派人来新化考察桥位时,结果又发生一场争论。他们认为,从原机械厂后面建桥,河面狭些,可减少一孔主桥,可节约资金50万元以上。我们认为选定现在的桥位是合理的。新化资江大桥是城市主体规划组成部分,并联接新——冷公路,过资江大桥直通铁路立交桥至隆回,在市中心形成十字街口,市内就可建成中心广场(现在的梅城广场),如果桥位选在机械厂后面,新街大道,从西到东过河,就成了“之”字街,严重影响市容,坚持不改变桥位。实践证明,选定现在的桥位,为修建大桥路、梅城广场,美化市容,是完全正确的。
少先儿童载歌载舞庆祝新化资江大桥通车
一九七五年四月省计划会议召开了,这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时刻,关系到新化资江大桥能否建成的大事。会议期间,我和刘化之、黄成林等同志赶赴长沙,会外打听,省里的领导正在订基建项目。一个中午,我们去湖南宾馆,找到孙国治主任,孙主任告诉我们,新化资江大桥已正式决定修建,投资320万元。要县委很好研究一下,组织好班子,派一名常委负责。孙主任叮嘱我们,省里投资不能突破,要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要保证安全,同时还要完成一项国际主义任务:国家安排50多名越南实习生,到大桥上实习,要做好工作,不能出问题。我们听后,心情非常激动,表示一定向县委常委会汇好报,修好资江大桥,感谢省委对新化人民的关怀。
新化资江大桥设计标准:桥型为钢筋混泥土双曲拱桥。全长573.8米,宽13米,按百年一遇的洪水,桥高30米,载重20~100吨,可通百吨重型坦克。
国家投资32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原有设计,桥中没有旋梯,行人不便,经再三要求增设旋梯,另增加投资5万元;施工后,因遭受洪水冲击,补偿损失增加7万元。培训越南实习生,新建宿舍和办公楼,投资17万元。上项总计国家投资为349万元,县自筹资金50万元,实际除将龙爪塘大桥节余3万多元,用于资江大桥前期工程经费外,县财政没有付一分钱的自筹资金。
新化资江大桥修建时主桥下部围水场面
修建新化资江大桥项目批准后,经省、地批准成立“湖南省新化资江大桥修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中共邵阳地委任命由田蕴玉(省交通厅副厅长)、邹毕兆(邵阳地区革委副主任)、姜远腾(新化县委书记)、王喜忠(新化县委书记)、邹心怡(新化县委常委)、高禄成(省公路工程公司经理)、高光(地区交通局局长)组成。田蕴玉任组长,邹毕兆、姜远腾、王喜忠任副组长,下设指挥部,建立党委。
王喜忠任党委书记、指挥长
邹心怡任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
高禄成任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
以下人事安排由新化县委任命:
陈金生 副指挥长 参加党委
曾福顺 副指挥长 参加党委
陈跃忠 副指挥长 参加党委
邹序风 副指挥长 参加党委
肖瑞华 副指挥长 参加党委
王佑声 副指挥长 参加党委
刘泽义 副指挥长 参加党委
黄成林 副指挥长 兼工程科长 参加党委
指挥部下设科、室:
办公室 主任 陈跃军(兼)
副主任 苏海吾
政工科 科 长 郭绪柏 参加党委
副科长 孙本章
保卫科 科 长 晏才造 参加党委
副科长 邹正乾
工程科 科 长 黄成林(兼)
副科长 陈正球
副科长 谭国良
后勤科 科 长 刘化之 参加党委
副科长 张同元
培训越南实习生办公室主任 邹心怡
副主任 段志勇 参加党委
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是邹心怡、刘泽义、陈金生、陈跃军、黄成林、邹序风。
总工程师 罗汉群(省公路工程公司)
工程师 邹湘钦(县公路段)
工程师 欧鹤林(县公路段)
参加施工单位:湖南省外经办、湖南省交通设计院、湖南省公路工程公司吊装队、湖南省交通设计院钻探队、湖南省公路工程公司潜水队、湖南省汽车运输公司汽车队、湖南省基建三公司机械化施工队、湖南省交通学校、邵阳地区公路总段、黔阳地区交通实习队、新化县公路段、新化县建筑一公司、新化县航运公司运输船队、新邵县小糖、严力、龙溪铺石工队。
参加施工民工:水车民兵营、圳上民兵营、洋溪民兵营、燎原民兵营、南源民兵营、横阳民兵营、炉观民兵营、城关民兵营。
县属机关、团体、驻新部队,省专厂、矿,县城居民、县属厂矿企业,都参加了义务劳动。
新化资江大桥修建时围水会战,后面山上是新化造纸厂
大桥动工,是在文革大动荡时期,派性、无政府主义和自然灾害,给县委和指挥部的工作带来极大干扰。大桥于一九七五年六月正式破土动工。时值十月一天黄昏,当一号墩刚出水面、二号墩正在清基、主航道四号墩围水之际,忽而资江上游暴雨,洪水猛涨,河中沙洲工棚被洪水冲走,四号墩围堰冲垮,抽水墩船冲翻,工地木材满河飘浮。两百多名干部、越南实习生、民工被洪水围在沙洲上,天色越来越黑,水势越来越涨。人上不了岸,船靠不拢边,在此危急关头,又突然全县性停电,人心惶恐万状。在这千钧一发之瞬间,一个民兵冒险将我背上岸来。沙洲上的人马,由刘泽义等同志指挥,不许冒险乱动。我急电省革委孙国治主任:报告新化资江大桥工地,被洪水围困200多人在河中,并有10多名越南实习生,要求立即送电抢救。孙主任办公室秘书听后,立即通知湘中电业局送电,才免一场重大灾祸。这次损失较大,后经省里补偿7万元,延期一个多月,待洪水退落才继续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碰到的第二个大问题,是劳力上不来,资金供应不上,影响施工。县委常委召开紧急会议,解决资金和劳力问题。劳力上不来的原因,主要是车田江和大桥两大工程同时上马,县委感到压头。群众说“河东修水库,河西卖水牯”。会议上,一些同志有埋怨情绪,认为一个穷县,同时开两处这样大的工程,没有量力而行。会议开到晚上12点多钟,县委第一书记工全夫同志决定:常委的同志,连晚到各区做工作,他自已带头去横阳,两三天后,将劳力动员到工地。资金问题,县无法解决,指挥部一面电话向省告急,要求按工程进度拨款,一面派人去省汇报。省里认为,我们自筹资金没有拿出,经过再三说情,才将资金解决。
新化资江大桥修建时浇注台井混凝土
一九七六年下半年,基础工程基本完成,一座座三十多米高的桥墩,巍峨屹立在资江河上。吊装工程开始了,七十多根各重42吨的主桥拱梁,吊到30多米高的桥墩上进行安装,这是大桥技术、质量、安全成败的关键时刻。吊装队的同志,许多虽然是出国援外的老手,但也要以防万一。在此关键时刻,省交通厅马壮坤厅长亲临工地,同吊装队的同志同吃同住参加现场指挥。工地建立了指挥所,实行军事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当第一孔桥快将完工时,城南农民晏毓新一家人,搞无政府主义,占便宜,无理打伤吊装队队长,激起吊装队的愤怒,大字报贴满街头,吊装停工一个多月。当时,越南人正在吊装实习,他们多次向我方询问,经请示省外经办,没有将肇事原因告诉他们。后来他们电告越南驻华使馆,派团长与我会晤。这件事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在肇事之时,大桥保卫科与公安部门组织调查,经上级批准,将凶犯逮捕法办。同时,经省和大桥指挥部领导多次做好吊装队的思想工作,才恢复正常施工。
整个大桥工程原计划于一九七六年底完成,但因“文化大革命”干扰,自然灾害等原因,影响了工程的进展,延期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一日举行通车典礼。一九七七年六月,地委又突然通知我调往邵阳工作,并多次催我报到,扫尾工作尚未完成,县委决定又将通车典礼提前六天举行。现桥首栏杆板上建成通车时间记载为“一九七六年”,此属当时瓷板已刻制烧成,并镶刻于水泥板上,没有重新烧制之故。
资江大桥建成后,经省地有关部门技术检测验收,均符合设计要求,一致认为新化资江大桥是我省一条高速、优质、低耗、安全,多快好省地建设的大桥。从投资来说,不仅没有突破,而且节余10多万元。所有民工工资、拆迁民房、迁坟、土地征用等费用,全部按价付清,没有平调拖欠群众一分经费,群众非常满意。大桥施工,大搞技术改革,引桥原有设计,采用木架改钢筋架,节约木材1000立方米;施工过程中,没有因工死残事故;质量合格,至今没有变形开裂现象。
新化资江大桥拱肋装合拢后接头进行电焊
一九七七年九月廿五日,新化资江大桥胜利建成,隆重举行通车典礼。
省、地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各县、市兄弟单位的代表,亲临大桥祝贺。这是新化县有史以来的一次盛大集会。资江两岸,人山人海,万众欢腾,大桥沿线,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五十多辆彩车,象一条巨龙,徐徐驶过大桥。
我离开新化,大桥还没有圆满扫尾,有些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如愿以偿,如该设的大桥管理所,专门负责大桥维修保养和保卫的管理人员班子,应该用水泥醮缝的大桥两头的桥头护坡扫尾,利用大桥节余资金和材料,把桥头进口桥台两侧搞得完美一点,沿河岸上一段修以水泥石头栏杆,桥台两侧余地各建一座花坛,沿河上下种上几行杨柳,以美化环境,供人游览欣赏。而大桥通车后,大都没有付诸实现,此乃不足之处,真令人遗憾。
{#commenttime}
{#commentuser}[{#commentip}]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