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黄清琦]
图1:宋代新化示意图,宋以梅山蛮地开辟两县,上梅山曰新化,取「新近归化」之意、下梅山曰安化,取「归安德化」之意。
图2:清代前期新化22都,清代前期3乡、22都、128村的空间结构。
图3:清代后期新化16团,清代晚期督办团练,打破3乡22都结构,127村重组為16团。
图4:1946年,明清到民国的长期稳定,新化及邻县县域大改变的前夕。
图5:1947年,隆回县成立,大变动的先声。
图6:1950年,切块设市与工矿区,锡矿山矿区与邵阳市的成立。
图7:1952年,1950年代初期的大设县潮 ,行政区划的大动荡。
图8:1953年,大设县潮后,与漵浦县、隆回县的局部调整。
图9:1960年,冷水江与娄底的切块设市。
图10:1962年,冷水江与娄底两市撤销(大跃进时昙花一现式的改变)。
图11:1969年,复设冷水江市。
图12:1975年,冷水江市的扩大,新化县域的定型。
图13:2012年,县域定型后,到现在邻近县市区的变化。
图14:新化县失地图(1950-1975)地形版,25年来失地的总结。许多失地反而无视自然地理区和方言区域,硬是划到邻县。
图15:新化县失地图(1950-1975)无地形版。
附:新化县沿革考(黄清琦)
977、(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设五砦,以防御梅山蛮。梅子口(安化县西五里)、七星(安化县东南七十里,今涟源境)、 首溪(安化县东北九十里,今桃江筑金坝首溪港)、 白沙(白沙渡,安化县城西北百二十里,百花寨)、蜉蝣(县西南九十里,今新化油溪一带)
1072、(宋神宗熙寧五年) 以梅山蛮地置新化县。其地东起寧乡县司徒岭,西抵邵阳县白沙砦,北界益阳县四里河,南止湘乡县佛子岭。(开辟两县,上梅曰新化、下梅曰安化。县治二说,一说初置白溪,绍圣迁上梅;另说有谓初置上梅,绍圣迁白溪)
元代、割隆回地入邵阳县,补邵阳县之高平地。
1950.6、割锡矿山附近2乡3镇140平方公里,设锡矿山矿区。
1950.11、续割中连、车田、宴家等7乡(面积不详,疑含前总共140平方公里),併入锡矿山矿区 。
1951.10、割坪上、龙溪舖、田心等34乡450平方公里入新邵县。(1952.2正式成立)割罗洪、水车等33乡837平方公里入隆回县。
1952.8、撤销锡矿山矿区,回归新化县。
1953.5、割江东等11乡181平方公里入漵浦县。隆回县水车等12乡440平方公里回归新化县。
1960.2、割矿山、中连、禾青、毛易、渣渡等5公社557平方公里(怀疑并没有这麼大),置冷水江市。
1962.10、撤销冷水江市,回归新化县。
1969.10、割冷水江、锡矿山(1996年县志原文為矿山,应有误)2镇及中连、毛易、梓龙、渣渡、禾青、潘桥、金竹山7公社283平方公里,復置冷水江市。
1975、续割矿山、铎山、三尖、岩口4公社170平方公里入冷水江市。至此新化县境為3567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
1.《宝庆府志》,道光29年版。
2.《新化县志》,同治11年版。
3.《新化县志》,1996年版,页68-69。
4.《宋史》卷四百九十四列传第二百五十二蛮夷西南溪峒诸蛮梅山峒蛮。
5.《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
6.《宋辽金时期民族史》,页514。
7.李抱一《开梅山考》。
8.陈立群《梅山文化考略》。
附:邻县相关资料
1947、析邵阳县隆中、兴隆、隆治、中和、果胜、西胜、保和、礼教等八乡及桃洪镇,设立隆回县,县治设六都寨。
1949、隆回县治由六都寨迁至桃花坪(今桃洪镇)。
1950、自邵阳县割出邵阳市。
将武冈县紫阳乡及石江一部(今横板桥、骡子团、沙子坪公社)划入隆回县。
1951.11、由新化县、邵阳县割地,成立新劭县。邵阳县割地,成立邵东县。邵阳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6乡为邵阳县,迁县治于塘渡口。
1951、安化县治从梅城迁往东坪。
1951年8月、湘乡县的三、六、七区建立双峰县,属益阳专区,县城设永丰镇。
1952.3、由湘乡县的第9、10区,安化县的第3、4区,以及邵阳县第16区的一部份,合併设置蓝田县,同年8月改名涟源县。
1952.2、将原武冈县的七、八、九、十、十一区及三区的一部分划出,于同年4月1日建县。
1956、隆回县撤区并乡,又将邵阳县(原武冈县)之西坪乡、漵浦县岩儿塘乡以及庙山坪、芦茅氹等地划入隆回县。
1960.2、新化县割出冷水江市,涟源县割出娄底市。
1962、新化县、涟源县復旧,撤销冷水江市、娄底市。
1969、再由新化县割出冷水江市(1975年扩大)。
1977、由邵阳地区分出涟源地区。涟源地区辖新化、新邵、邵东、双峰、涟源5县和冷水江市,地区机关驻娄底镇。邵阳市升為省辖市。(互动百科)
1980、再由涟源县割出娄底市。
1982、涟源地区改名娄底地区。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復撤销娄底地区的娄底市和双峰、涟源县划归湘潭市管辖;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娄底市,改设為湘潭市娄底区(县级);撤销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娄底市,改设為湘潭市娄底区(县级);撤销冷水江市,改设為邵阳市冷水江区(县级)。实际并未实施,娄底地区名撤实存。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恢復娄底地区及其行政公署,原所辖邵东、新邵两县划归邵阳市管辖,娄底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县、新化县归娄底地区管辖。(互动百科)
1987、涟源县改為涟源市。湘乡县改為湘乡市。
1994、武冈县改為武冈市。
1997、邵阳市东区、西区、郊区,调整设立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
1999、娄底地区改為地级娄底市。原县级娄底市改名為娄星区。
{#commenttime}
{#commentuser}[{#commentip}]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