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记者 段云行 通讯员 杨慧诚)新化在原湖南72州县中,宋代以来,整体上处于边缘状态。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以“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的出现为标志,新化人在三湘大地上狂飙突进,以璀璨的个性、豪迈的血性、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带来了新化的全面振兴。至清末时,成为声名远播的湖湘名邑。
毛板船摇出的新化血性
“头顶太阳,眼眸邵阳,脚踏益阳,身在汉阳。尾摆长江掀巨浪,手摇桨桩游四方。”这首扣人心弦的豪迈歌谣,曾在资水和长江的千里江面上回荡两百多年。歌者的家乡在哪里?打开地图,按歌索骥,这块土地正是新化。这首歌,就是一直唱到上世纪60年代的新化毛板船歌。
1799年(嘉庆四年),新化洋溪船民杨海龙生意蚀本后,孤注一掷,租了两条木船运货至汉口,卸货后,面对逆水而上的漫漫归程,杨海龙发愁了。急中生智,他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把船拆了当木材卖掉,回家后再赔偿新船。
由于汉口木材金贵,杨海龙卖掉旧船轻装回家,给船主重造两条新船后还有剩余。绝境中的一扇大门从此开启,杨海龙干脆再走极端,设计了一种世界航运史绝无仅有的毛板船:用铁钉将近似原木的木板钉成扁平肚大的一次性船舶,一次装煤60到120吨,资江涨水时顺流而下直达汉口,先卖船木再卖煤炭,船员轻装陆路返回。
资水有惊心动魄的72险滩,毛板船作为一次性船舶,载重量大而轻脆易碎,人称“蛋壳子”,千里长路,一旦触礁,瞬间瓦解,船员归为鱼腹。如果顺利到达,则获厚利,回家可以造屋买田。
这是一种以命相搏的利润。为了生存,梅山子孙把生命的得失看到十分坦然,他们在浪急风高中豪迈高歌:“船打滩心人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舍下血肉喂鱼肚,拆落骨头再撑船”!
把“第一县城”建在武汉
从1799年杨海龙造毛板船到1962年资水柘溪大坝蓄水断航,160多年间,毛板船成为新化人闯荡江湖的主要载体。水运的繁荣,封闭的古梅山与“九省通衢”千里一线,武汉成了新化向往的大世界。毛板船兴起后,木材、南竹、煤炭、瓷器、纸张、山货等新化特产有了广阔市场,带来了新化商品经济的全面繁荣。
“驾船要驾毛板船,骑风破浪走江天。一声号子山河动,八把神桡卷神鞭。”驾着毛板船闯汉口,成为近代新化“对外开放”的主旋律。新化从1072年建县到1949年以前,一直是旧宝庆府五县之一。闯汉口的人越来越多,以新化船工为主,在汉口形成了宝庆帮。
{#commenttime}
{#commentuser}[{#commentip}]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