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海平)吾乡科头,古邑桃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清朝才子吟八景,抗日战场展风云。名贯湘中十麻子,有求必应南岳神。更有黄埔总教官,三瑞呈祥萧衽民。其父季陶,墓葬称荣。民国政要,赠字铭文。冯帅程潜,孙科二陈。十五时俊,纷纷题名。丹丘式乐,于老留墨宝;乡邦之望,林森赞陶公。碑文书法,蔚为大成!
乡贤祖林,亮节高风。知识青年,上山下村。落户祖籍,守护祖坟。文革动乱,碑墓毁损。修塘砌坝,散轶各村。悲祖坟之不保兮,穷卅年精力以寻!幸皇天之不负兮,得十四墓碑以存!珍贵文物,重见光明。爱护有加,藏于屋庭。媒体报道,宾客盈门。享誉海外,声震寰中!偏屋狭小,有碍观瞻,视线不清。待以时机,建馆展示,以飨世人!
附:相关碑文资料
林森题“乡邦之望” 于右任题“丹丘式乐” 程潜题“萧季陶先生之墓”
林森(1868年-1943年8月1日),字子超,号长仁。福建林森县(闽侯县)人,辛亥革命元老。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幼居福州,入英华学堂,因反清被开除,后参加反割让台湾斗争,并加入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辛亥革命中,领导九江起义,并促海军反正,派兵援鄂、皖,稳定革命大局,被举为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又历任福建省省长、国民党中央首任海外部部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立法院副院长及院长,中国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主要成员。1932年起接替蒋中正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1943年5月接见外国使节,发生车祸中风不起,同年8月1日卒于重庆,终年75岁。国民政府为他举行隆重国葬。葬于重庆市歌乐山南麓“林园”内。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斗口于家”),政治家、活动家、“当代草圣”,杰出中国流艺术家、教育家、诗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晚年在台湾仍渴望祖国统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并著有《于右任诗词集》《标准草书千字书》等行世,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1964年11月10日,病逝于台湾。
程潜(1882.3.31-1968.4.5),字颂云,汉族,湖南醴陵人。出身耕读世家,九岁入私塾,十六岁通过童试成秀才。十八岁(1900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开始了解中外时局后,决定放弃科举之途,弃文习武,1903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同盟会会员,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曾任湘军都督府参谋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部长。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文革时受周恩来特别保护,个人未受冲击。1968年4月5日病逝于北京。
孙科题“厉带河山”
孙科(1891~1973),字哲生,广东中山人,孙中山之子。1891年10月20日生,1895年,孙科[1]随祖母移居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檀香山中学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文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6年下半年,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急剧变化,孙科从自己原来的立场全面后退,转而支持蒋介石的政策。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辞职,后长期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1973年9月13日因心脏病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
陈立夫题“善人有后”
陈立夫(1900年—2001年),浙江省吴兴(现湖州市)人,名祖燕,号立夫。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大力促进台湾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被誉为台湾中医中药事业的“守护神”。2001年2月8日晚近九时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逝,享年102 岁。
陈果夫题“季陶先生事工商,中兴祖业独荣光。不晏起兮不二色,教子成材有义方。”
陈果夫(1892年10月5日-1951年8月25日),名祖焘,字果夫。浙江吴兴东林镇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1907年入浙江陆军小学堂,受陈其美革命活动影响,加入同盟会。1911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辛亥革命爆发后,赴武汉参加革命军,后随陈其美参加讨袁斗争。1918年起在上海经商,与蒋介石等从事交易所投机买卖。陈果夫及其弟陈立夫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大陆时期为蒋所倚重,同为旧中国“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有“二陈”、“CC系”之称。1927年春积极参与蒋介石“清党”反共。与其弟陈立夫把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扩充成为一个庞大的特务系统,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从事反共及迫害进步人士的活动,并对付国民党内反蒋派系的抗争。1951年8月25日病逝于台北。
张治中题“殁世有称”
张治中(1890.10.27~1969.4.6),著名爱国将领,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湖市(原巢县)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后,张治中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7年加入北洋倪嗣冲的安武军,同年南下参加护法战役,1924年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中央军校教育长、国民政府第五军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中日淞沪会战,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张治中回忆录》等。
何键题“贞珉永固”
何键(1887—1956),字芸樵。国民党陆军上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湖南省政府主席。1887年3月生于醴陵县茶山岭乡。1906年考入长沙岳麓山崇古学堂,三年后改入湖南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相继入湖南将校养成所、武昌第3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步兵科学习,1916年毕业后任湘军暂编第1师第1旅排长。他仇视农民运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汉口开会密谋策划两湖反共军事政变,指使部下余湘三串通独立第33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6月29日发表反共宣言,为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充当急先锋。1956年4月在台北病逝,终年69岁。
陈铭枢题“幽光永炤”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外号阿跛(因瘸了一条腿),广东(今属广西)合浦公馆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将领。从军而信佛。任民国政府军事委员、武汉警备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行政院副院长兼交通部长、代理行政院院长;系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铁四军元老)、第十一军军长、广东省主席、十九路军总指挥、京沪卫戍司令、总政治部副主任。十九路军蒋光鼐和蔡廷锴的顶头上司,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民革的创始人之一。1965年5月14日,我国第二次核试验成功。陈铭枢十分兴奋,在民革庆祝座谈会上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4时去世。
覃振题“与山川不朽”
覃振(1884-1947),字理鸣,原名道让,桃源县建宁乡大田村(今马鬃岭罗家店)人。覃振年少有大志,吐属不同凡响。清末废科举制,改桃源书院为桃源高等小学堂,道让与同里诸生应试就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犯北京,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时在漳江书院求学的覃道让在县城广场发表演说,历数清廷辱国丧权和八国联军蹂躏北京的种种罪行,声泪俱下,闻者莫不动容。主张积极抗日,与蒋介石意图多有相悖。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发动内战,覃振对其所为多有不满,思想益趋进步,常设法掩护中共地下工作者。民国36年4月18日,覃振病逝于上海,终年63岁。弃世时家无余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颁国帑为之治丧,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唐义彬题“名山并永”
唐义彬(1882-1950)湖南新化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早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4年在东京参加拒俄义勇军,1905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南省督署参谋长、湖南省政府军务司司长、湖南省造币厂厂长、湖南省水利局局长等职。抗战期间,聘为九战区司令部高级顾问。
王东原题“榘矱长存”
王东原,民国政要。 安徽人。1899年生。早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后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1923年来湘,任唐生智部教官,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5月任何键第35军教导团长,参与许克祥在长沙发动的"马日事变"。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长沙警备司令,曾参加"围剿"红军的战争。"七七"事变后,任第七十三军军长,参加淞沪抗战。1944年,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46年6月,调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任职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全省经济、交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蓝图。1948年6月,调任总统府顾问,驻台湾。晚年移居美国。著述:《浮生简述》等。 1997年在台北逝世,终年98岁。
曾继梧题“无怀葛天之民”
曾继梧(1878年-1944年)民国陆军上将。湖南新化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湖南新军中任参谋、代理标统等职。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历任炮兵团长、岳阳镇守使、陆军第三师师长、湖南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湖南政务厅厅长。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时,收集残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任副军长。1928年后,历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民政厅厅长、湖南全省地方自治筹备处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1944年病逝。
冯玉祥题“明德光后”
冯玉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之结拜兄弟,曾先后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 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在五原誓师,率部集体加入国民党,1927年任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乘“胜利”轮回国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
{#commenttime}
{#commentuser}[{#commentip}]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