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化在线 - 新化旅游 - 景区指南 - 正文
首页 | 新化卫星地图 | 对本站的建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油溪边的古村落戴家坡 有3个未解之谜

来源/作者:新化在线 录入:新化在线
2013/7/26 21:03:48 浏览:正在载入...

  古村落 古石桥 迷人传说

  (图/文:邱向明)戴家坡位于新化县吉庆镇的油溪桥村,它是一个自然村。戴家坡一栋又一栋的木板屋,座落在隆起的山脊缓坡上,山脚下清亮如油的油溪悄然地流淌着。

  山谷里是一层层梯田,一股股清纯的山泉,绕着板屋唱着乡村特有的歌。屋的四周多小池小塘,有麻鸭浮动,蛙虫吟唱。而一个蹲在塘边沉鱼(一种捕鱼的方法)的老人,头戴乌黑斗笠,脚穿草鞋,悠闲地吸着着喇叭旱烟,这风景有一种撼动人心的美。

  近日,记者走进了新化县吉庆镇的油溪桥村,看到了美丽的景色。

  因此,这里也成了画家们写生常去的地方。湘潭市画家何怡海先生就坐在古桥上指着戴家坡说,这本来就是一幅幅天然图画啊!不要任何取舍,只需照搬上宣纸就可以了。

  是啊,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戴家坡是一个小小的自然村,只有一、二百人。“现在都是姓李的人了,戴家人迁走了。”86岁的李爷爷靠着木柱,吸着朱红的竹烟袋,望着天上飘浮不动的白云,感叹着世事无常,“这里该叫李家坡了!”但是,“戴家坡”三字也许还将一代代叫下去,正如山崖下在春花秋月中奔腾的油溪水。

  奔腾的油溪河很美,如一条碧绿的绸缎缠绕在千岩万壑中,而赋予柔美的溪水以阳刚形象的,则是飞架在戴家坡脚下的两座大桥了。大桥一新一古,相隔近100米。新者时尚简约;古者典雅厚重。新者为钢筋水泥结构,建于2000年,全长120多米,宽10米,离水面80余米,为娄底境内最高的独拱桥。

  因油溪桥村戴家坡“岩峻峭,穹嶂参天,束水奔流,助其湍急”,因而截断了新化至安化的交通要道。乾隆十二年(1748年),当地民众在此修建石拱桥,该桥全用巨石砌成 石栏两边有一对石狮镇守,张嘴瞪眼。石栏中阳刻一条近2米长的巨大蜈蚣,大眼怒看青天。整个桥身均被藤荆缠绕,一年四季,青翠欲滴。溪水咆哮流泻,人站在桥上看桥下,是藤荆动还是古桥动?是水流动还是岩石动?一动一静,古石桥更显威武雄壮。

  关于此桥,有许多传说。据说在建桥工地,每天有100个人干活,而只有99个人吃饭。因为有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暗中相助,亲手打造一块拱桥合拢的尖石,天衣无缝。桥修好后不久,天降暴雨,溪水翻腾,上游出了一条龙,龙要从桥上过,那么拱桥将被冲毁。在这危急时刻,当地两位出钱出粮修桥的乡坤李承海、刘德智,双双跪在桥上,不顾暴风骤雨,誓与石桥共存亡,终于感动了玉帝,玉帝派来大蜈蚣将龙制服,龙只好老老实实地从桥下游过……

  去年夏天,吉庆镇老科协旅游资源调查组对此桥进行考察,发现油溪古桥有三个疑团无法解开,盼望有识之士能助一臂之力。其一:油溪古桥记载修桥时间、主修工匠及捐款人员名单的石碑,下落不明,虽然在清代同治《新化县志》上能查到《续修油溪桥记》的碑文,但石碑今在何处?其二:桥上有一蜈蚣石雕,传说中蜈蚣与龙有关。但又有人质疑:吉庆镇的地理标识就是一只“雄鸡”雕塑,现“雄鸡”屹立在镇政府门前大马路上(该镇的地名与雄鸡有关)。鸡是蜈蚣的克星,二者相生相克,只有如此才能生生不息,此地才能繁荣昌盛。到底哪种解释更可信;其三:桥下河滩上有一些被当地村民称为“恐龙蛋化石”的石头,偶尔有外地人用四、五十元钱好奇地购买一、二个。这些真是“恐龙蛋化石”吗?

  古驿道 烽火台 绝妙景观

  有桥就有路。顺着古桥往南有一条下达益阳、上通邵阳的古道。这道,全是石板路,宽约1.5米,层层叠叠,采当地岩石凿平铺就而成。道从板屋前穿过,像龙脊一样,再伸向荒凉的山冈,直至消隐在群山峻岭间……

  我是抱着怀旧的心绪重走这条古道的。儿时,在母亲的带领下,去探望在新化与安化交界处教书的外公。当时只觉得路很长,长得无法用幼嫩的脚板去丈量,所以走得很艰难,也走得刻骨铭心。在戴家坡茶亭子里歇脚喝茶,而这茶,一直滋润着我的一生。今天再来,曾为我倒茶的老婆婆再也找不到了。

  不知不觉,顺着古道,翻过山坳,走到了狗狼岩。这是一个峭山陡水的地方,也很阴森。泉水滋润的满山柏树,一片醉人的绿。古道在此断然分歧,一边去新化县城,一边去冷江矿山。此段石板路保存得很完整,长约1公里,平平仄仄,像一首首工整的唐诗,码放在满山柏林里,忽隐忽现。低洼处,用石料沙土垫高三、四米,陡峭处,在岩石上凿出石板道来。半山腰,有一古柏树郁郁葱葱,挺立在阳光下,树下,立着一方高约0.5米的石碑,上前抚摸,有字的痕迹。远看,一片模糊,宛若天书。走在古道上,有微风掠过柏林带来鸟语花香,心也回到了唐宋梦境。这古道,适宜走杜牧的看枫叶的轿子,适宜走老子的青牛,但不宜走项羽的乌骓马,因这马和它主人的故事太壮烈了。

  深秋的古驿道有些寂寥,在夕阳里走上去,人影拉得很长,有一种历史沧桑感。更何况,驿道边的沙丘上,盘踞着一座烽火台。它台基直径约8米,台顶直径约3米。这烽火台,也该孤寂地守候驿道几百上千年了吧。烽火台是古代的军事设施,是古人最聪明、最适用的通讯报警工具。沙丘下土地里,是成片的玉米。玉米收回去了,只留有枯黄的秸杆,互相簇拥,簌簌有声,让人想起古代集结待发的将士的兵戟,沙场秋点兵啊!

  我攀爬上两梯粗石围成的台阶,再登上种满大小不一的柏树的烽火台顶。我用心地寻找,寻找青草下的灰烬,寻找沙石中的焦土,试图找出关于战争的某些信息。

  站在烽火台上,举目四望,远山近水,烟村绿树人家。“我刚嫁来戴家坡时,烟堆(烽火台)蛮高蛮圆的,后来被人挖塌了。”古道上牵着黄牛的老大娘指着烽火台对我说,“没什么看的了,你还是看看山下的大象吧!”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噔噔噔”朝油溪边跑。绿水白沙岸边,屹立着三座大岩石,岩石中有洞,越看越看大象,其中两只大象的长鼻子,正要伸进澄沏的溪水里,群象一侧,是一堵高约100米的石壁,从溪水里长出来的石壁,宛如一艘巨轮,正乘风破浪远航。

  戴家坡方圆二三里范围,聚集有古桥、古驿道、古烽火台等人文景观和“群象饮水”、“巨轮远航”等自然景观,这是戴家坡人的骄傲,这是画家们的素材仓库,是古人和上天赏赐给我们的财富。

  诗人吴子云先生有《戴家坡赞》诗云:

青山秀水拥双桥,鬼斧神工着意描。
古色古香怀古迹,新形新貌绘新潮。
莺歌燕舞常相伴,蛙鼓虫鸣总自豪。
戴家坡上游人醉,丹青妙手任挥豪。

  (附: 诗人吴子云先生于2010年3月12日因病逝世,向先生致哀……)

相关阅读
共有评论 0网友评论
注册新化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费发布信息 免费刊登黄页 免费宣传推广 打造新化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联系电话:13638489191

本站官方QQ群:54858901 | 客服QQ:点击发送QQ消息 | Email:76008608@QQ.com

蚩尤故里 新化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 http://www.guiq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