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化金凤乡地处新化、溆浦、安化三县交界处,是茶马古道途经地。竹林村座落金凤乡海拔1300多米的凤凰山上,山青水秀,民风朴实,沿途的风景、当地的美食、古老的故事、堪称活化石的造纸工艺以及山涧的小溪、奔腾的瀑布,足以让您惊艳!
金凤乡竹林村村级组织活动中心
(图文:明明 戴赣林)在新化,有着这么一个原生态的地方,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朴实,善良而热情的人民祖祖辈辈在这原始山林里,辛勤的耕耘着,有竹林,有茶园,有古老的造纸术,还有神奇的传说……这里便是古老而神秘的金凤乡竹林村。
道光县志中记载的“金凤庵”
新化县金凤乡地处新化、溆浦、安化三县交界处,是茶马古道的途经地之一,同时也是红军长征时红二方面军驻扎之地,属革命老区。金凤乡中心区域在历史上也称为“金凤庵”,本有一坐小有名气的庵堂据记载,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庵堂拆除建成了金凤农业机械厂,至使金凤庵不复存在,但这名字却成了方圆几个乡镇的人对这个地方的统称。
从天门方向绕凤凰山脚缓缓而来的河流
金凤乡竹林村座落在海拔1300多米的凤凰山上,从金凤庵往溆浦方向,经一条从天门方向绕凤凰山脚缓缓而来的河流,就可到达竹林村。在从金凤庵往竹林村过去五公里,就有一条当年茶马古道必经的风雨桥——复兴桥。该桥又名火石桥,因在桥下有一巨石,敲之有火星迸出。此桥相传是此处远祖德纯公之女于康熙年间捐资所建,后龙骨圯毁,族人于民国二十五年进行重修。全木结构,盖着深色瓦栎,座落在那清澈见底的小溪上,显的格外起眼。两端杨柳、桃花、梨花互相映衬,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便呈现眼前。
始修于康熙年间的火石桥
从火石桥再往前,便可看到金凤最大河流。这河并没有名字,只知从天门绕凤凰山脚而来,过金凤,经溆浦,在安化境内汇入资水。河水并不深,河面却很宽广,两岸风景甚是秀美。而从金凤庵去竹林村,便要从这条河边的沿河公路开始。
游客淌漾于竹林村原生态风光之中
通往竹林村的公路两边,以凤凰山顶为界,东北面是竹林村,西南面为凤凰村。从金凤庵去凤凰界顶的两条公路都贯穿于整个竹林村,一条为盘山公路,经北面山上九转十八弯,却非常险要、壮观,有种穿行于悬崖峭壁间的感觉。而另一条便是较为平坦的沿溪公路,由南面山脚河边开始再沿河道支流缓缓而上,途经“猪楼门”等神奇景观。
“猪楼门”奇观
据村支书戴继元介绍,猪楼门的石壁上有着青苔自然组成的十一只小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搞大跃进时,石壁上的青台被铲去盖秧田,现在只留下斑斑点点的遗迹,看的不是很分明了,每每想起,感觉非常可惜。而两边的竹林,春天则樱花、紫色杜鹃花漫山遍野;夏天山间流水叮咚,高山瀑布直泻而下;秋天落叶满山,步行其间轻微作响,犹如古老旋律;冬天则皑皑白雪,有如雾淞奇观。特别是猪楼门上边有一奇石,立于山脊,手推能使其左摇右摆,就是推不下山崖。
村支书戴继元在推猪楼门上奇石
竹林村在未通公路时,从山脚金凤庵到山腰竹林村,须经十六个大弯方可抵达,因此,人们把竹林村也称之为“十六弯”。十六弯是一个安静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村民们零散居住在山间,原木建成的小木屋结构统一,房顶上盖的杉树皮错落有致,层层叠叠,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
竹林村村民们居住的小木屋
十六弯在十几年前也有着金凤最大的茶场——竹林茶场,但近十来年来退耕还林,茶园变成了树林。因此,竹林村最多的便只有竹子了。勤劳智慧的竹林村人们,将竹子充分利用,春天采摘鲜笋制成“玉兰片”广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而竹林村对竹子的利用真正令我们叹为观止的,这里竟然有古老造纸术的活化石——用竹子生产各种纸张。
古老造纸术的活化石——竹子造纸
竹林村的造纸工艺还传承着过去的古老工艺:一口料塘,一口槽子,一口兑井,再加一张鎌子,就可造纸了。造纸师傅告诉我,这种传统工艺过程极为复杂,先将嫩竹泡在料塘里三两个月后,用水洗干净严实堆放,盖上一层干稻草,浸在水里数月,等料浸泡软化后,用石对臼(现已改用机器)把料舀碎,放入槽子加上水,用鎌子一层一层的和水捞起,再整齐的堆在一起,榨干,干后一层层揭开来,晾干,整理。据造纸师傅介绍,这种工艺可以制成两种纸,一种是多用于书画作品的大张“读书纸”,也叫毛边纸,而另一种加工成纸钱用于道教、佛教等的“硝纸”。
千古传奇道公寺
从十六弯往凤凰山顶前行,在离山顶不远处有一座称为“道公寺”的寺庙。此庙不知建行何时,只从一块残碑上得知民国时经过复修。而现在的道公寺已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毁坏后重建的,整个只有一间小木屋子,被大大小小的古树包围着,十分幽静。而寺前一口不大的池塘透着神秘,据说,不管是下雨还是天干,这口池塘的水都从未溢出来过,也从未干涸过。因这一神奇现象,这里被人们称之为朝佛圣地。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众多香客前来敬神。而每年的八月十五、九月初十,都是道公寺最为热闹的日子。因为这两天里,远近的信徒们都会拔山涉水的赶来上香拜神,都源于一个流传久远关于道公古寺的传说。
道公寺附近的古树群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居于凤凰山西南面凤凰村的杨氏道人,无人知他年龄和来历,只晓得他法力无边,既可降妖伏魔,又可救死扶伤,人称杨君法道。杨君法道造福着凤凰与竹林两个村庄百姓,久而久之已为了两村人民心中的神灵。一天,杨君法道家来了一位同是道士打扮的客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外人也不清楚,而杨君法道却在第二天仙逝了。在他的身旁有一纸条,上写“安葬贫道者,必有后福,出殡途中不得高声作‘哦’”。杨君法道的仙逝令人们悲痛不已,早已忘了他留下的纸条。村民决定厚葬,并把出殡仪式安排在竹林与凤凰两村的中间位置——凤凰界举行。仪式进行中,不知何人对着竹林方向大声“哦”了一声,刹时,杨君法道的棺木腾空而起,朝竹林方向飞了出去,一直飞到了山脚溪边的悬崖上,只见天空骤变,雷电交加。一个响雷过后,斜坡上的的一块巨石被辟开来,棺木便插入了悬崖之中……从此,大家把此处称为杨君石居。后两村为纪念杨君法道,在凤凰界棺木飞走的地方不远处建了一座寺庙——名为道公寺,以供奉杨君法道的仙神,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猪楼门上奇石奇树景观
竹林村钟灵毓秀,有美景必有美食,在这里还有一种在县城里吃不到的美食——圆。“圆”在方言里发音与“月”同音,其形状其实是放大版的汤圆,是金凤、天门、奉家等偏远山区特有的一种美食。说到圆,也有一个来历,相传以前凤凰山上住着一对夫妇,女人织布,男人造纸。每月十五,男人将布匹纸送到近百公里外的集市上去。山高路远,为避免途中饥渴,女人想,带米饭话凉了会硬,带零食又不管饱。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大米磨成粉和上水揉成团,做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圆”,用水煮熟,让男人包起来带在身上,饿的时候吃上一个,立马管饱。而且“圆”在制作时米粉加上了水通过长时间的揉捏,口感柔软,凉了也不太硬。时日推移,做“圆”吃的习惯在这大山深处流传了开来。而现在在竹林村吃到的“圆”,掺了一定量的糯米粉,口感更软更粘,且里面包上各种馅料,特别是花生加上油渣剁碎再拌上白砂糖,这种馅料最受欢迎,煮时放上几片五加皮嫩叶,色、香、味俱全,让人胃口大开。
通往道公寺路上的各式瀑布
来金凤乡、竹林村、凤凰山、道公寺,体验一次奇妙的探险之旅,去过之后,你还会发现沿途的风景、当地的美食、古老的故事、堪称活化石的造纸工艺以及山涧潺潺的小溪、奔腾的瀑布,都足以让您惊艳,不得不承认,来竹林村,将是一次完美的旅行。
路线:新溆高速→琅塘苏溪湖出口→五星三叉路口→金凤→过岩山湾桥第一个左拐路口上坡即可到竹林村
{#commenttime}
{#commentuser}[{#commentip}]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