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1860—1920)
字石屏,新化永靖团福田村人。年青时参加并联络各地会党成员进行反清活动。1907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此后积极参与组织同盟会的反清武装起义。宣统三年,为首召集各省同盟会会员会议,推为会议长,极力推动各革命组织联合,促成武昌起义成功,在南北各省代表会议上,被推选为临时议长。南北战争时,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固守武昌,巩固了革命成果。民国成立时任粤汉铁路督办、长江巡察使。“二次革命”时坚决反宪,在湖南发动反袁独立。1920年病逝于上海。
周叔川(1865—1905)
别号督川,新化大同镇人,当地巨绅。甲午以后,君知非输入新学不足以济时艰,乃于1897年参与创办新化实学堂。次年,又与萧竹雯等刊行《在同辑报》。1901年发起成立大同团小学堂,并与会党谭恒山等于一字山结社,谋划武装反清,又与谭人凤策划响应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失败,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孙中山委任其为长江上游招讨使。正待道途返国,以肝病猝发逝世于日本。
邹代藩(1861-1922)
字价人,新化永固镇罗洪村人。戊戌维新时期,与堂兄邹代钧创办新化速成学堂及罗洪小学,与晏谷如创办新化实学堂。1903年冬,同黄兴等成立“华兴会”。后与周震鳞编撰《血泪书》,宣传反清革命。1907年加入同盟会。与谭人凤等策动武装起义。清廷悬赏50万元光洋缉拿他。辛亥革命时期,在宝庆组织军政学府任都督。不久以湖南都督府代表之一去南京参与南京临时政府及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返湘后,任同盟会湖南支部长、共和党湖南分会副会长、湖南省湖田局局长。人善古文辞,精通经史。
曾继辉(1862—1950)
字月川,人称月光先生,新化维山人。戊戌变法期间向往新学,参加南学会,与陈天华等组织“女子不缠足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避祸于洞庭湖区,开发湖区成一巨富。为反对清廷大借外债修筑粤汉铁路,领衔晋京,请愿保路。曾任湖田清理总局局长。有清声。大革命时亦曾阻碍过农民运动。著有《湖田志》。
曾庆湘(1861—1926)
字子亿,原名庆璜,号祥发,新化科头乡人。幼时家贫,十三岁时靠母纺织攒一千文钱起家做小贩谋生。此后发展为清末民初新化巨贾(商人),牌号“益美祥”,成为湖南著名商号。然能慷慨捐款资助创办“新化实学堂”(新化一中前身)、“新化慈儿院”,并热情捐款支持辛亥革命,为时人所称赞,为革命党人所敬仰。晚年热心公益事业。
戴哲文(1879-1907)
字骏友,号石屏,新化苍溪山戴家凼人。出身造纸业富商,早年曾与蔡锷为时务学堂同学。1902年东渡日本游学,结识黄兴。旋加入华兴会,从革命活动。1904年回国后,与黄兴、谭人凤、蔡锷等在新化、湘西、广西、越南等地长期奔走革命,功勋卓著。终因积劳成疾,于1907年英年早逝。
曾继梧(1878-1944)
字祖生,号凤冈,新化维山乡人。1903年与陈天华同时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及炮工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归国任湖南常备军混成协参谋长、代理第五十标标统。武昌首义爆发时任黎元洪手下炮兵团团长。长沙光复后任岳州镇守使,陆军第三师师长。后应蔡锷邀赴京为经界局参赞。1916在任湖南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被黎元洪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谭延闿督湘期间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省民政厅长兼地方自治处处长。1944年卒。
陈润霖(1879—1946)
名夙茺,号立国,新化上梅镇人。190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同年回国任常德府中学堂学监。不久在长沙创办楚怡小学校。辛亥革命后任湖南教育司司长,创办第四师范。1914年又创办楚怡工业学校,开湖南私办工业学校之先河。1918年当选为湖南省教育会会长,发起组织《建学会》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1923年,在长沙先后增办幼稚园和楚怡中学,其办学思路在湖南省教育中独树一帜。抗战时期,楚怡工业学校迁新化白沙洲。
张斗枢
名镇衡。新化白溪人。光绪年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归国后于长沙设《作民译社》,于武汉设“广惠矿务公司”,沟通国内外同志,联络和推动革命。民国成立,授荆襄宣抚使不就,决心以实业救国,计于湘阴城北勘测建纯锑炼厂,因宋教仁遇刺身亡,致锑炼厂夭折。张再渡日本,研究废物利用工业法。于日本大板成立“裕华精毛厂”,并于湖南湘潭成立“裕华第一工厂”,采购原料,思以次及全国。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至莫发展。
陈天华(1875—1905)
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新化荣华乡小鹿村人。早年入新化求实学堂。1903年留日,入弘文学院师范科。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军国民教育会)。作《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宣传民主革命。1904年与黄兴等创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与宋教仁等创《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于东京,参加组建同盟会,11月因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而愤极,留下《绝命书》万余言,于12月8日在日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
袁华选(1880-1950)
字石权,新化科头乡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科。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清庭陆军部衙门军需司马队副军校。武昌首义,袁南下参加汉阳保卫战。后任南京第八师参谋长,继而参加蔡锷领导的云南讨袁护国战争。后返湘,任湖南省政府财政司司长,国民政府中将参议。1949年与方鼎英回新化组织“湖南自救会新化分会”,被选为委员。1950年逝世于新化。
苏鹏(1880-1953)
又名先翥,字凤初,号柳溪遁叟,新化毛易村人。1903年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参加拒俄义勇队及军国民教育会。与杨毓麟、周来苏等组暗杀团,回国从事活动。1904年在沪捕未久获释。1906年护陈天华、姚宏业灵枢回湘公葬。1907年在广州陆军小学堂任教。后兴办实业。反对袁世凯帝制。1921年任湘省议员、副议长。晚年从事教育。1953年3月病卒。
唐义彬(1882—1950)
号经百,新化石冲口镇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在东京参加拒俄义勇队,1905年加入同盟会。1920年回国,任湖南第一师中将参谋长、湖南省政府军务司司长、湖南造币厂厂长、湖南水力局局长。抗战期间,聘其为九战区司令部高级顾问,未赴任,每年所得薪金用以资助农村教育,创办满仓等学校。1949年,黄杰专车造访邀其去台湾,他坚拒之。1950年病逝于家。
邹永成(1882—1955)
字器之,新化永固镇罗洪村人。早期从事反清活动,加入华兴会、同盟会等组织。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武昌首义后,在宝庆、新化等地发动起义,任宝庆军政分府都督。反袁“二次革命”时任湘鄂联军军长。失败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中将参谋。1948年弃职回湘,在长沙组建中国同盟会湖南联谊会(社),从事反蒋斗争,迎接湖南解放。建国后,被任命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著有《邹永成回忆录》等。
曾鲲化(1882-1925)
字博九,新化孟公镇月塘村人。曾留学日本岩仓铁道学院,任中国留日学生总会会长。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国国后,任邮传部尚书,民国成立后,任湘鄂、京汉等铁路局长兼北京交通传习所所长,交通部路政司长,以工作之便,掩护被软禁的蔡锷离京赴滇。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电召其赴广州参加就职典礼,并任为交通部总长。1925年4月20日病逝,终年44岁。
邹序彬(1883—1943)
字正美,号天三,新化洋溪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旋即赴吴淞防地,参加上海吴淞起义。上海光复,任光复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被委为沪宁光复军少将参谋次长,兼任沪宁联军混成旅旅长。部队整编回湖南,任湘军第三师参谋,驻守岳州。后又任湘军第二混成旅代旅长。1914年任湖南都督公署军事顾问。1921年,湖南独立,参与护国、护法诸战役。1925年任岳阳镇守使。1926年,广州北伐军入湘,邹通电辞职1939年长沙大火后,返新化定居。1943年病逝于乡。
曾广轼(1885—1950)
号叔式,新化维山乡人。同盟会会员,毕业于日本警政学校。清未,主办桂林高等巡警学堂,与蔡鄂、黄兴、梁启超等交往甚密,清廷欲捕系狱,幸蔡锷密赐坐骑令速走,乃得脱险回乡,在锡矿山开办新华昌炼厂,以经济支持辛亥革命。后历任县劝学所长,县立中学校长,县议会副议长,省议员,第十九师参谋长等职。
伍任钧(1883—1913)
字仲衡,新化孟公镇三塘村人。1904年参加华兴会活动。事败东渡日本,1905年入同盟会。1906年返湘,充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监督。是年参加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与策应萍浏醴起义。1911年与曾杰等谋响应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后助焦陈光复长沙。1912年任湘省筹饷局副局长,又任国民党湘支部理事。1913年任省河厘金局局长。“二次革命”参加湘省独立。11月22日被汤芗拘捕杀害。
曾杰(1886—1941)
字伯兴,新化禾青人。1904年入华兴会。在宝庆,新化谋起义,事败亡命日本,1905年入同盟会,未久回国从事活动。1911年与谭人凤等筹谋响应黄花岗起义,事败复又参与筹设中部同盟会总会于沪上,并又与焦达峰在湖南设立分会,谋长江革命,长沙光复后,任军政府军政部参谋长兼秘书。1912年赴美留学。后担任国民政府的立法委员兼交通部顾问。1941年11月因参与反蒋抗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长沙市郊。
高霁(1886-1951)
名兆奎,字霁吾,新化上梅镇人,17岁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六期辎重科。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在清庭军机处供职。武昌首义剪掉辫子被黄兴任战时总司令部参事。1923年参加护国战争,随方鼎英所率部讨袁第一军入长沙,任该军师长。1925年任教于黄埔军校,后升为教育处处长,又任第四十六军参谋长兼新编六师师长。抗战时任军事参议院参议。负责检点六战区(湖北)、九战区(湖南)所属部队的点检。完成后回新化。1951年去世。
杨源浚(1878-1933)
字伯笙,新化上梅镇燎原村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程潜、蔡锷同学,并结识了黄克强、孙中山,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活动,先参加兴中会,后转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担任湘军团长,后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高参,第五师师长,参与蔡锷领导的云南起义,任湘黔铁路指挥使,后改任第19师中将师长,曾单骑说服北洋军师长陈调元易帜投向革命,拒绝蒋介石高官厚禄的许诺,义释旧友程潜于长江小火轮上,因不见容于蒋氏,解甲闲住上海。1933年病逝。
卿衡(1878-1937)
号汉藩,新化下田村人。光绪二十九年毕业于长沙武备学堂。从军湖南新军二十五混协任炮队二营管带,并加入同盟会。武昌首义,即率部攻克长沙,反攻汉口,保卫汉阳等诸战役,功勋卓著。先后任第四师第七旅旅长。孙中山授陆军少将衔及开国勋章。民国初年,先后任湖南守备第一区司令,护国军第一师二旅旅长并升为陆军中将,兼湖南守备第三区司令。民国九年(1920)解甲归田。民国二十六年(1937)病逝于新化。
方鼎英(1888-1976)
号伯雄,新化圳上人。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司学校炮兵科,回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二次留日, 1921年回湘,谭延闿委以代军长入长沙维持秩序,黄埔军校成立后,任入伍生部部长、中将教育长、代理校长。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九战区副主任。胜利后,从事反内战活动,赞助程潜、陈明仁将军起义。建国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参事室主任、省司法厅长、省政协副主席等。1976年病故于长沙。
谭二式(1887—1916)
字德金,新化永靖团福田村人。谭人凤之子,1906年东渡日本,入同盟会。辛亥前回国活动,1911年长沙光复后,与邹永成等光复宝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率部赴沪准备北伐。南北和议成,充湘省进步府军事顾问。1913年“二次革命”起在益阳树帜讨袁。1916年护国运动中在益阳策动起义,失足落水而卒。
{#commenttime}
{#commentuser}[{#commentip}]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