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打更人肖求田
1月17日晚,在新化上梅古城,响起了中断数十年之久的敲梆声,不禁使人思绪悠悠,如同穿越。
新时代的打更人
晚间,在上梅镇毕家巷,新化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筹委会办公室里,笔者在听取周乐财与奉雪歌两位老师讲解国学,忽然门外响起一阵锣声,并伴随着男声“注意防火”的声音。三人立即赶到门外,在小巷找到了一敲锣人。
仔细询问,得知敲锣人叫肖求田,新化火车站退休职工。问及他敲锣的缘由。老肖告诉我们,这是上星期二镇政府组织各居委会开会,要求各街道安排一个人沿街敲锣,并喊出“注意防火”、“小心火烛”、“防火防盗”等警示语句,以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护上梅古城的老建筑。
而老肖是上梅镇十字街的“更夫”,他说,打更的制度从今天开始实行,他也是第一天打更,自己退休了,又热心于公益事业,能继续发挥余热,又能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隐患,何乐而不为?
犹记年少打更声
以往,我们只是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打更,往往有一更夫,拿着梆子,有的还拿着锣,敲几下梆,打几下锣,而在现实中看到打更,却还是头一次,于是就和老肖攀谈起来。
老肖告诉我们,他现年61岁。小时候在新化县城就听到有打更声。而周乐财老师也记得在八十年代前,在各街道一直有人敲锣打更,并伴随着“防火防盗”等警示语句,这种习俗延续了近千年。
后来到了八十年代,换成了广播喊话,那些街道办的大妈们就清楚地记得她们当年喊过广播,喊话的内容同样是“注意防火”、“小心火烛”等话语。再后来广播喊话也停止了,千年的风俗就此中断。于是乎打更这一风俗在年轻一代的心中也已渐行渐远。
打更有渊源
热衷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奉雪歌老师告诉我们,打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俗称打更的。 这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
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人们听到更声,便知道了到了什么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几千年来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
解放后,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钟表的普及,人们对时间的要求远非打更可以满足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
而今,新化千年古城上梅镇再次响起打更声,不但是一种风俗的再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使得打更这一古老而又陌生的习俗焕发青春。
{#commenttime}
{#commentuser}[{#commentip}]说: